o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32px;">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可以在药物研究中产生独特的效应,如增强新陈代谢稳定性、提高分配系数、影响生物活性等。含氟烯烃在药物研究过程中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结构,因为它们可以作为肽键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同时,含氟烯烃对于可以轻易把多肽中酰胺键水解的水解酶具有抵抗性,从而提高分子的稳定性。在药物研究中含氟烯烃也被作为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比如Pannecoucke课题组合成了具有含氟烯烃结构的降血压药enalapril的类似物:目前,合成α-氟代-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Julia成烯反应、Peterson成烯反应、Horner−{attr}3108{/attr}−Emmons反应、Reformatsky加成/消除过程。很遗憾的是,目前合成β-氟代-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却很少,而且绝大部分产率很低,立体选择性很差。最近发展出来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利用金催化对炔基的氢化氟化反应制备(Z)-β-氟代-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以及铬参与的含有CBrF2-的醛的还原偶联制备(E)-β-氟代-α, β-不饱和酰胺。而且,后一种方法需要当量的铬和合成困难的含有CBrF2-的醛作为底物,因此实用性较差。因此,作者报道了设计一种利用易得的格氏试剂在一步反应中方便制备(E)-β-氟代-α, β-不饱和酰胺的试剂。作者首先合成了3,3,3-三氟丙酰胺,利用它在低温下与格氏试剂发生反应,具体机理如下:经过条件筛选和格氏试剂结构优化,最终确定使用异丙基氯化镁,反应能有很高的产率,并且Z/E选择性很高,基本上都可以得到单一的E构型产物。另外,产物的后续转化十分方便,比如可以将酰胺还原、转化为酯。但是这个反应底物结构较为特殊,反应时仍需要使用格氏试剂这样一种较为敏感的试剂,并且反应需要在-78 ℃下进行,相对严格的条件限制了该反应的应用。总结:密西西比大学的David A. Colby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利用格氏试剂合成(E)-β-氟代-α, β-不饱和酰胺的方法,该反应Z/E选择性优秀,产率较高,但是底物结构较为有限,反应条件较为严格。参考文献:Org.Lett. 2020, 22, 2630−2633.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