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Catal.】金属氧化酶进化为漆酶的过程中远端突变形成底物结合位点

  • A+

<sectio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text-indent: 2em;">多铜氧化酶(MCO)家族存在于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它们具有几乎相同的含铜催化位点,但表现出催化广泛的无机和{attr}3187{/attr}底物以及催化速率。MCO可分为金属氧化酶和漆酶两类,但其基本特征和机制仍不清楚。漆酶能有效氧化酚类和芳香胺等许多化合物,在绿色化学、生物修复和生物炼制领域具有巨大的生物技术应用潜力。金属氧化酶对低价过渡金属Cu(I)Fe(II)Mn(II)表现出高活性,在细胞内金属稳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近,Universidade Nova de LisboaLígiaO. Martins课题组利用突变与结构、动力学和电子分析相结合,揭示了多铜氧化酶家族的耐高温金属氧化酶进化为漆酶的分子特征,其对于体积较大的芳香族底物kcat273 s−1


图片来源:ACS Catal.

 

研究发现,分散在酶上的六个突变位点共同调节动力学,以改善大体积芳香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



图片来源:ACS Catal.

 

在进化的早期阶段,残基的替换是改变底物结合位点形状和大小的基础。然后通过在进化后期插入远端突变,通过高阶上位性相互作用对结合位点进行微调。变构耦合的远程动态网络有利于催化活性构象状态,更适合识别和稳定芳香底物。


图片来源:ACS Catal.

 

这项工作提供了对酶和进化分子机制的洞察,并指出了迭代实验和计算分析对理解局部到全局变化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Distal Mutations Shape Substrate-Binding Sites during Evolution of a Metallo-Oxidase into a Laccase

ACS Catal. 2022, 12, 5022−5035

原文作者:Vânia Brissos, Patrícia T. Borges, Reyes Núñez-Franco, Maria Fátima Lucas, CarlosFrazão, Emanuele Monza, Laura Masgrau, Tiago N. Cordeiro, and Lígia O.Martins*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