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常压XPS揭示Cu-In双金属如何促进CO2活化

  • A+
o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text-align: justify; letter-spacing: 1px; line-height: normal; margin-left: 8px; margin-right: 8px;">▲第一作者:李默

通讯作者:罗稳
通讯单位: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
论文DOI:10.1016/j.jcat.2021.01.010

全文速览


作为具有优异选择性的CO2加氢催化剂,氧化铟(In2O3)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其催化活性。本文作者利用近常压X射线光电子能谱(NAP-XPS)技术,发现CO2活化过程在In/Cu模型催化剂表面得以大幅强化,原位动态揭示了In/Cu合金和In2O3中氧空位对CO2活化的协同作用,为CO2加氢催化剂研发提供了基础性指导。

背景介绍


In2O3催化剂在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中有极高的选择性,然而相应的CO2转化率往往较低。研究表明引入第二种金属(Pd、Cu、Au等)可以提升其催化活性,但相关研究目前大都建立在理论计算、非原位或体相表征的基础上,缺少对催化剂表面的原位表征结果。鉴于此,本文设计了用于原位NAP-XPS研究的In/Cu合金模型催化剂,系统探究了CO2在其表面的活化过程。

本文亮点


In/Cu表面合金可在CO2加氢条件下被部分氧化发生相分离,产生稳定的、含有氧空位的In2O3-x活性位点。In/Cu合金和In2O3-x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氧空位在CO2活化过程中的利用率,是Cu-In双金属催化剂活性得以提升的根本原因。

图文解析


In/Cu模型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
本文使用电子束蒸发在多晶Cu表面沉积了不同厚度的In,相对于纯Cu和纯In,在半高宽不变的前提下,Cu 2p和In 3d电子的结合能都随着In的沉积量变化发生了偏移(图1),同时价电子峰的宽度和位置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相应的电子转移模型,In/Cu表面合金的形成得以证明。

▲图1 (a) Cu 2p3/2和(b) In 3d5/2电子结合能随In沉积量变化的偏移

CO2在In/Cu模型催化剂表面的活化
在0.2 mbar CO2、300 K条件下(图2),Cu 2p电子峰相对于真空环境中向低结合能偏移,且In 3d电子同时存在金属峰和氧化物峰,表明In/Cu表面合金发生部分相分离。晶格氧(OII)和缺陷氧(OI)同时存在于相应的O 1s电子峰,表明被氧化的In周围存在氧空位;相应地,分析C 1s电子峰可发现,纯Cu表面存在少量化学吸附的CO2,而在In/Cu和纯In表面活化的CO2则以CO3*的形式存在,说明含有氧空位的In2O3-x是活化CO2的活性位点,这与前期发表的DFT模拟结果一致。

▲图2 纯Cu、In/Cu模型催化剂及纯In在0.2 mbar CO2 300 K条件下的(a) Cu 2p3/2, (b) In 3d5/2, (c) O 1s和(d) C 1s电子的NAP-XPS谱图

In/Cu合金与In2O3-x的协同作用
对样品表面的OII、OI和CO3*中的O和C进行定量分析(图3),发现In/Cu模型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明显多于纯In样品,且单位氧空位活化的CO2在In的覆盖度为1.4 ML时达到最大,这表明In/Cu合金与In2O3-x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了CO2活化。同时,相对于强氧化性环境(0.2 mbar O2,300 K),CO2更有利于In/Cu合金表面氧空位的产生。

▲图3 (a) 0.2 mbar CO2 300 K条件下In/Cu模型催化剂表面 OI/OII对应的O 1s峰面积比和CO3*贡献的C 1s峰与OI峰面积比,(b) In/Cu模型催化剂(1.4 ML In)表面不同来源(OII、 OI、CO3*中的O)的O 1s峰在CO2和O2环境下所占比例的比较

In2O3-x活性位点在CO2加氢反应条件下的稳定性
在0.2 mbar CO2和0.2 mbar CO2/0.6 mbar H2混合气中(图4),随温度升高,In/Cu表面合金的相分离程度不断增加,但Cu 2p电子结合能的偏移程度表明仍有In/Cu合金存在,且O 1s电子峰表明In2O3-x活性位点在上述条件下300-600 K温度区间内是稳定的,亦即In/Cu合金与In2O3-x的协同作用在CO2加氢反应条件下仍然对CO2活化起到相应的效果。

▲图4 0.2 mbar CO2 (a, b, and c) 和 0.2 mbar CO2 / 0.6 mbar H2 混合气(d, e, and f) ,300–600 K条件下, In/Cu模型催化剂(1.4 ML In)表面 (a, d) Cu 2p3/2, (b, e) In 3d5/2, (c, f) O 1s 电子的NAP-XPS谱图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基于In/Cu模型催化剂和NAP-XPS原位研究手段,我们对In基双金属催化剂对CO2活化的促进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应研究方法可以拓展到其他模型催化剂体系,乃至真实催化剂,进行还原,气体吸附,乃至反应条件下的原位电子光谱研究,从而缩小表面科学和催化剂研发之间的“压力鸿沟”和“材料鸿沟”。

课题组介绍


可再生能源材料实验室(Laboratory of materials for renewable energy, LMER)隶属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EPFL)和瑞士联邦材料科学研究所(Empa),由Andreas Züttel教授创立。实验室在储氢材料、可再生能源系统工程、表面科学、CO2催化转化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课题组网站:
https://www.epfl.ch/labs/lmer/。

通讯作者:
罗稳,瑞士联邦Ambizione Fellow,在Andreas Züttel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方向为表面科学、非均相催化和CO2电还原等。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四川大学,博士就读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

第一作者:
李默,Andreas Züttel教授课题组在读博士生,课题以NAP-XPS等工具原位探究CO2催化加氢的表面物理化学基础。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师从贺高红教授。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