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Asian J. :超越传统贵金属:基于多种金属中心的有机电致发光配合物

  • A+
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box-sizing: border-box;">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光通信、可穿戴设备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能而吸引了工业界和科研领域的密切关注。其中,有机发光材料对OLED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商用OLED发光材料主要是基于贵金属(铱,铂等)的有机磷光配合物,存在元素丰度低、成本高和金属中心的非辐射失活等难题。实际上,设计开发新型的高效发光材料是OLED发展面临的长期挑战。


近日,李振教授、谢育俊博士和李晓宁等人回顾了近十年来基于货币金属:铜、银、金,碱金属,铝,锌,钨等元素的非传统贵金属磷光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在OLED中的应用情况,并且对这类配合物的设计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该类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图1. 有机电致发光配合物金属中心 

在非传统贵金属配合物中,Cu(Ⅰ) 配合物的激发态几何形变是其非辐射失活的主要来源。为了降低几何形变,其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调节,各种大位阻基团被引入刚性化分子结构;同时,配位方式由四配位模式逐渐发展为三配位、二配位模式,由单核配合物过渡到双核以及簇合物等。Cu(Ⅰ) 配合物在绿光以及红光OLED器件中已取得超过20%的外量子效率。Au(Ⅲ) 配合物的性能提升则围绕辅助配体的优化展开,由三价炔金配合物、芳香炔金配合物发展到芳胺炔金配合物,并伴随环金属配体的变化:由CNC配体转变为CCN配体。此外,三齿环金属配体转变为更加刚性化的四齿配体可以进一步降低分子的非辐射失活。


Au(Ⅲ) 配合物的OLED器件也取得了超过20%的外量子效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器件稳定性。W、Al等新型非贵金属配合物则还处于发展初期,但仍然表现出优异的器件性能,最大外量子效率均超过15%,显示出在OLED领域的潜力。然而,非传统贵金属配合物的蓝光OLED器件效果均不尽如意,提高蓝光器件的效率是这类配合物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图2. 各类非传统贵金属配合物实例(结构式及相关器件性能) 

论文信息:

Diversity of luminesc{attr}3223{/attr} metal complexes in OLEDs: beyond traditional precious metals

Xiaoning Li, Yujun Xie, Zhen Li

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李晓宁。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

DOI: 10.1002/asia.202100784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


weinxin
我的微信
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

发表评论

目前评论:0